.

狗狗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狗狗看书 > 海南1939 >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生死康藏线(二)

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生死康藏线(二)

“起爆!”

随着第54军第135师师长黄火星一声令下,师工程兵营营长摁下电击器,远处的山体爆发出隆隆的声响,山体中段隆烟滚滚,无数碎石在炸药的作用下四射而飞,一些大一点的石块不断地滚落,爆炸停止之后,山体出现了一道明显的痕迹,就像是被人拦腰砍了一刀似的。

这里是二郎山主工程的施工现场,澜沧江从山底流过,险竣的地形让施工变得困难重重,在桥梁建设能力无法达到后世的高度之前,直接穿山过河成为了一个不可能的事情,他们在设计时,不得不把公路建在坚固的山体上,利用人工打出一条路来,当然了那是历史上,现在的第54军,拥有的装备和工程能力在全军各部队中数一数二,否则也不会被军委点名成为进藏部队的首选。

也只有他们才能做到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”,并非还拥有这个时代少有的电动工具。

至少人工凿炮眼和电钻打眼的效率,就不可同日而语。

第54军是我军第一个机械化军,发电车配备到了团,师级的发电车能够供应一个小城的照明,他们还拥有机动能力极强抢渡能力超群,就连全连球都十分少见的架桥车,此刻也架设在江中,为整个工程输送的军用大卡正一辆一辆地行驶在桥面上,把物资和机械运进场,把砂石泥土运出去,澜沧江河谷被一顶顶绿色的军用帐篷铺满了,全师所有人马,包括师文工团的女兵全都在这里,人人刀枪入库,手持军用锹、电钻和其他工具,准备在爆炸之后继续施工,进一步修整被爆炸炸开的山体,有了炸药的帮助,工程进度大大加快,当然,困难依然不会少。

“起爆数量和打眼数量对不对得上?”

黄火星头也不回地问道,工兵营长一直在心里默记,仔细回忆了一遍,给出肯定的答案:“对得上。”

政委谢忠良提醒他:“我看还是先派人逐个查看,有几声响离得太近,不太好分辨,小心无大错嘛,万一人都上去了,来个哑炮,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。”

“我带人去看。”

工兵营长带着几名战士上前查看,黄火星拆了包烟,递给谢忠良一根:“老谢,咱们什么时候轮换?”

“下个月吧,现在不是轮换制了,而是工程承包责任制,每个师负责一个工程,你像二郎山这个硬骨头,就是我们师的责任目标,必须完工才能有轮换上前线的机会。”

“那不得猴年马月去了,咱们真成了工程兵师不成。”

黄火星有些郁闷,本来嘛,进藏部队是件光荣的事,他们放弃了开国大典阅兵的机会,为祖国收复最后一块疆土,并牢牢地守住它,战士们也没什么二话,军委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,自己选的路又能怪谁呢。

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,解放军在各地展开攻势,登陆日本本土的12个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解放东京的历史任务,军委随后做出了全军轮换上场,进一步解放全日本的决定,一个又一个军在完成了当地的军管任务之后,向沿海开拔,他们将接替之前的那12个军,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。

在华南,菲律宾战役中大出风头的是新组建的第51军和以起义部队为主的第52军,接下来,他们还将朝着澳大利亚大陆前进,向英国殖民者发起新的攻击。

云南方面,第15军这支中央直属部队已经在集结中,他们担负新的解放缅甸的任务,一个个新的战场上,兄弟部队建功立业,在军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而做为华野曾经的头号主力,第54军却要在崇山竣岭中开山搭桥,一干就是好几年,等到工程结束,兄弟部队是不是把仗都给打完了?

郁闷归郁闷,这是中央的命令,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,黄火星心里不爽的是,第54军好歹担负着边境的完备,没准下一刻,敌人就会从不知道哪个地方钻出来,侵犯我们的边境呢?

问题是,现在的情况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,第54军的三个师中,只有第134师目前担任着边界守备任务,全师以连排为单位,分布在漫长的边界线上,成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戍边战士。

其他的两个师中,第130师担负起地方的军管工作,搞土改、剿匪、反特,干得不亦乐乎,只有他的第135师,从到达这里开始,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工程兵部队,先是帮助地方修桥铺路改善交通,现在可好,康藏线立项,他们马上开进连绵不绝的大山,负责横断山脉中最险峻的二郎山一线。

经过斟测,他们决定来硬的,在坚硬的山体上直接开出一条路来,而为了汽车能进场,又要修建一条进山的路,主要就是将发电车开进去,为工程提供电力保障。

在黄火星看来,这里简直就不是人住的地方,康藏公路雅安至理塘段处于青藏高原东南低缘,其间地势骤然抬升,公路在二郎山、折多山、高尔寺山、剪子弯山等段多次大坡度爬升,在雅江的剪子弯山段,公路累积爬升海拔达2129米之高,车辆盘旋而上,不到半米外就是悬崖。

金沙江、澜沧江和怒江三江而下的峡谷地带亦是川藏线的惊险曲折之处,昌都八宿的怒江桥,在两山拦腰处跨拱而过,钻山而入,惊险异常,当脚下的怒江奔腾而过时,仿佛感觉头顶的上石都在耸动。

而且不止一座。

如果不是有了一些基本的工具,在这样的地方施工,他们首先要在悬崖峭壁上用绳子人吊下去,人工在岩石上打眼,不是为了炸山,而是搭支架,人站在木头支架上,身体悬在半空中,一凿子一凿子地凿出一条路来。

现在只需要经过周密的计算,把合适的炸弹埋进山体,然后炸出一个大致的形状,再派人上去人工清理,就像他们正在干的一样,排除哑炮的威胁之后,3000多名工程兵战士分别爬上去,在数公里长的山体上像蚂蚁一样工作起来,无数碎石和泥渣在他们清理下,在山底堆得高高的一堆,等着地方政府组织的民工把他们运走。

刘清明在钟期光的陪同下赶到施工现场时,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,那些在老照片上的建设场面,就这样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眼前,刘清明的心里无比震撼。

无数人体吊在山体的中部,只有清理干净的地方才能落脚,他们的脚下是万丈悬崖,如果有着后世的技术和条件,这条路本来可以笔直地伸向远处,遇山开洞,遇水搭桥就是了,现在只能在山岭间蜿蜒起伏,光是像二郎山一样的大山就有14座之多,这只是开始。

难怪,仅仅是为了开出一条最简易的公路,11万人就用去了四年之久。①

“筑路官兵经常在终年积雪、空气稀薄的高山上施工。白天,他们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工作,寒气袭人。山上寒风凛冽,战士们的手上常常裂开一道道血口,劳动时,裂口因震动出血,伤口愈合了又裂开,真是疼痛难忍!冬天气温常在摄氏零下二、三十度;山上冻土的深度1.3~1.55米,挖冻土比开石方还难。在这种情况下,战士和工人们时常不分昼夜地用大火把冻土烤化,再一点一点挖掉;一连好几个冬天,他们都是这样在高山上施工,一些战士失足掉下去,连遗体都没找到。”

钟期光的话让他心里更加难受,这里最缺的是什么?

一条可以通过大型车辆的公路,而战士们干的就是这个,否则就只能用别的办法来实现,但是不管什么机械,都绝不可能开上悬崖,可以说,目前的施工方案,是唯一的选择。

只有把这条简易公路修通了,后续的车辆和机械才能大规模进场,为川藏高速、川藏铁路的修建提供最基础的条件,刘清明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指导不了,哪怕就是在最擅长的桥梁、涵洞上面,他所拥有的知识毫无用处。

这是一个靠人力与天斗的时代,为了建设祖国,人民所迸发出来的热情,是后世为生活所困的年青人难以想像的,他们想要改变,渴望改变,也愿望改变,缺乏的只是一个号召,而共产党的诞生,恰恰填补了这个缺陷,依靠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步一步发展壮大,最终夺取政权的华夏共产党,带领他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,让每一个华夏人,都得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。

在这片工地上,不分民族,不分信仰,人们拿出了家中所有的东西,在工地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计,力气大的去帮忙挖路劈石,力气小的挑土倒沙,女人和老人做饭送饭,这条路,并不会像内地那样,能修路致富,但是党的号召,让他们义无返顾。

刘清明见识过无数类似的场面,但是没有一个像现在这样震撼人心,来到这里的每一天,他感到自己都被某种情绪感动着,做为华夏的新一代建设者,他终于明白,我们在后世所有的一切,都是这一代华夏人打下的基础,他们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,没有企求也没有依靠,而是自己站起来,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国家的面貌,他们不信命运,不畏强权,不惧黑暗,不怕牺牲,一代一代前赴后继,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设史上的奇迹。

新华夏的成立,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个无法用西方的科学和道理来解释的过程,什么JB科学规律都解释不了,就像海南的穿越一样,刘清明突然发现,自己从来没有像这样,深刻地理解这个国家。

“你好像不一样了。”

沈蔓睁着一双大眼睛直直地看着他说道,刘清明微微一笑,朝自己的队员一挥手。

“开始干活。”

他不是来监督和指导的,团队的十多个人拿出仪器开始测量,他们将根据测量结果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,避免一些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路段经过,历史上这条路从1950年开工,直到1969年才最后完工,建成通车只用了4年,改建、加固、维护用了19年,就是因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,山体滑坡、泥石流和其他地质灾害,几乎每年都会发生,筑路大军们后期所做的工作,足够再建五条同样品质的公路。

刘清明希望根据后世的经验,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过程,做到尽量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,与此同时,他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,调来一些适用的机械,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,为之后的新线做前期规划,等到了合适的时机,这条公路将发挥出难以想像的作用,不管是国防建设还是改善当地民生。

当然了,战士们在建设的过程中,也在不断地开动脑筋积累经验,有了这一次的经验,他相信,一支能打通川藏线的工程兵部队,将会不惧任何风险,这才是后世基建狂魔的底蕴所在。

“二呀么二郎山,高呀么高万丈,

古树那荒草遍山野,巨石满山岗,

羊肠小道那难行走,

康藏交通被它挡。

二呀么二郎山,哪怕你高万丈,

解放军铁打的汉,下决心坚如钢,

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

不怕那风来吹来不怕那雪花飘,

起早晚睡呀忍饥饿,各个情绪高,

开山挑土架桥梁,

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。

二呀么二郎山,满山红旗飘,

公路通了车,运大军,到边疆,

开发那福源,

人民哪享安康。”

一首战歌在工地上到处传唱,文工团的女兵用手风琴和清唱为他们加油鼓劲,穿着各族服饰的群众不分种族地一起劳动,这样的大场面,让人不禁心情澎湃,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油然而生。

①三层路面,一层石灰,一层黏土,一层石子,轧平后形成简易公路,混凝土路面是后来才改造上去的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